日前去市立美術館看到這個有趣的展覽,
一開始是被這個"走筆"兩字吸引,
想了解走筆是什麼?

看到用鉛筆線條及鉛筆屑等構成的畫作,
對這種簡單又挺有感覺的藝術呈現方式覺得好玩。
我打算拿來用我的插畫,
等我完成再跟大家來分享囉!

我一直很喜歡鉛筆所帶來樸實、簡單的感覺
曾經也拿鉛筆屑當作製作卡片的材料,
而走筆與生命關聯的省思,
一開始覺得有點沉重、認真難以負荷,
看完卻又覺某種輕鬆、簡單的感覺,
生命本來就是這樣,不是嗎?

阿re


關於《走筆》與《走鉛筆的人》的展覽自述
 
2 008.08.19 ~ 2 008.10.19  
地點:台北市立美術館  

面對這樣的人生,其實你並未看透
 

你既渴念也厭棄,你有些痛恨自己
 

於是,你沈默…
 

而你的沈默就是筆

   1994年秋天,當時我在UC Irvine Studio Art念書。有一天,在我日記的時候,手中那支伴我旅行多年的筆漸漸寫畫出斷斷續續的線條,我知道它已經快到了它生命的盡頭了。於是我拿出一張Letter size的白紙,不規則地塗畫走線,直到筆水用盡才停止動作。這就是第一件的走筆作品,〈生命中最後的一張畫〉。後來,針對這個經驗,我以擬人化的手法寫了一首詩,大意是去看望一位來日無多的知己~筆,他要我撐起他,幫他畫下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張畫,畫中的筆觸流露出我們共同經歷的過去,共同計畫的方案草圖,乃至心中幽微的點滴…,直到最後,終點又是起點,他停在起筆的地方,再也不動了。這是〈生命中最後的一張畫〉詩文版的由來。 

  
之後我在〈走筆# 2 #3#4〉的實驗中找來全新的原子筆、炭筆,在單張或連續多張的紙上將筆耗盡。第五件實驗之作就是後來〈走鉛筆的人〉(1996~迄今),這件作品困於沒有施做的場地,迄今始終沒有完成。 2 006年冬天,我在我3大的工作室中重新開始〈走筆〉系列,鉛筆終於又再畫出線條。這個行為可以抒發、治療、安定我生活中的苦悶、壓抑與焦慮。某方面而言,它幫助我度過生命中最沮喪的一段時間,甚至有些時候,我還經驗到一些滌淨後的平靜與安慰,找到一些繼續走下去的理由與力量。 

  
展出作品分為二部分,第一是《走筆》系列Pen Walking Serial,第二是《走鉛筆的人》Pencil Walker 

  
《走筆》:都是兩件一組的作品,「走筆圖」是將一枝或多枝的筆攤在一張或多張連續的紙面上,筆觸與碎屑就是這枝筆所有的遺跡。「走筆文件」是把走筆的行者~筆,結合文字與影像的行為文件形式呈現。 

  
《走鉛筆的人》:是一個個人的懺悔儀式,試圖超越《走筆》系列面對輪迴人生的無奈與虛無。行者在一面白牆前,往返行走並持續地在牆上走畫鉛筆線,與此同時,行者以誦念華嚴懺悔偈: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嗔癡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」作為開始,邊走筆邊持咒語、心經,或誦念諸佛菩薩的名號。這個削鉛筆、走線和誦念的行動不斷重覆進行著,每次為時約二小時十五分。目前這件作品已做過五十遍,時間超過十二年。 

  
《走筆》系列與《走鉛筆的人》蘊含著一些隱喻:一枝枝的筆,代表一生生的輪迴。那面本來清靜潔白,如今黝黑污濁的鉛筆牆,則象徵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惡業。《走筆》沈默地全覽一生的作業,使人喟嘆「再怎麼樣,也不過如此」的虛無人生,而《走鉛筆的人》則試圖在累生造作的惡業前冥想:「如果一枝筆,可以是一個人的一生。那麼在漫長的生死輪迴中,我重複走出的是什麼樣的人生線條?不就是不斷的生、老、病、死嗎?這些辛苦有意義嗎?還要這樣繼續下去嗎?」 

  
「面對這樣的人生,其實你並未看透。你既渴念也厭棄,你有些痛恨自己。於是,你沈默…,而你的沈默就是筆。」

石晉華 2 008/8/8 

http://www.tmoa.gov.tw/b/b01_1.php?id=2197&types=1&m1=0&m2=0&m3=0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